- 時間:2012.9.15
- 地點:東海大學圖書館良鑑廳(圖書館B1)
- 類別: 通識核心課程
- 主辦者: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
- 影音資料:影音檔
東海大學通識教師共學工作坊
會議主題:如何提昇學生學習能力
會議時間:中華民國101年9月15日(星期六)
會議地點:東海大學圖書館良鑑廳(圖書館B1)
活動內容:
東海大學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於101年9月15日舉辦通識核心課程專題演講,邀請文藻外語學院的蔡介裕教授講授「通識教師共學工作坊:如何提昇學生學習能力」,並由王崇名主任主持。
學習不僅是學生的責任,也是老師的責任,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如何採取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本演講的重點所在。教務長范聖興以開場白引導會議宗旨,指出教師的教學方法良好與否,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具有莫大的影響力,教師必須融合說與做的實力,扮演好教師的角色;而主持人王崇名主任則表示東海老師當前所面臨的教育難題,是教學該如何因應潮流,從而改變的問題,畢竟教學是一項實踐、力行的能力。
主講者蔡介裕教授一直致力於通識課程的推動工作,而東海大學如何吸引專業老師來推動通識課程也是一項未來課題。在教育工作上,協助學生開竅、啟發長處被視為是教師的任務,教師在強調專業學科的重要之餘,讓學生培養出跨領域學習的期待,也是任務之一,但專業與跨領域的概念在現實環境中產生衝突,通識教育卻淪為附屬於專業學科之下的業餘知識,使得通識領域的課程定位變調,甚至推展不易。
雖然通識領域課程在師生態度普遍不友善的環境中難以茁壯,但蔡教授始終認為通識教育不是一項專業學科,而且也不能成為專業學科。教育問題毫無疑問是社會的、結構的,由上至下,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出了問題,但學生的學習動機低落,其原因或許就出在教師身上,將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學生,並不是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認知。教師在自己的位置上必須做到基本的反思自覺,例如,察覺到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改變,接受這項現實,勇於配合,改變教學方式,讓傳統上處於被動姿態的學生,變成有事情可做、主動積極的學習者。
蔡教授反思自己教授哲學的經驗,體認到教育場域通常先為老師考量,可是教育的對象實際上是學生,不是老師,因此以老師為導向的教學勢必出現問題。教師毫無疑問地是為各大專業學科的主宰者,但站在這個位置上的教育者們必須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例如專業科目裡的專有名詞使用,學生無法快速理解。教學上就是給學生的解決能力,透過專業的合作。過去以教師為權威的教育場域,將教師視為主體,強調『教』,現在則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導向,強調『學』--已經是從「教學過程」「學習過程」,這樣才能賦予學生學習能力,而不是教他們知識而已。蔡教授更指出是「學生登山,不是老師登山」,教師的任務是確定標竿、構築步道再去達到引領奪標。而能不能連結到不一樣的學科領域,越能協助學生把經驗加以整合,價值才會提升。重點在於如何去整合學生學習的特性,例如性別、年齡、同質性的考量,進而讓學生期待速成效果而影響到教育的成果。
◎ 活動照片:
范聖興教務長致詞 | 王崇名主任致詞 |
蔡介裕教授演講 | 參與教師專心聽講 |
演講實況 | 茶敘時間教師交流討論情形 |
梁碧峰老師發言 | 陳炳煌老師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