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12.7.18~19
- 地點:C309、台中市龍井區南寮里
- 類別: 社會參與之學習
- 主辦者:勞作教育處、通識教育中心
「亨德精神再現」服務學習幹部研習會
主旨:
透過文化與環境田野知能建構,培養對社區文史、環境有興趣之東海學生幹部,投入與執行本校公民陶塑之「亨德精神再現」服務學習計劃。期以「話我家鄉」特色主題,提供國小晨光時間或國中彈性課程的教學媒材,同步激發大學生、在地學子、家長對居住地的情感與守護環境的信念。
時間:
7月18日(三) 8:00 ~ 16:00
7月19日(四) 14:30 ~ 18:30
地點:創藝學院C309會議室
台中市龍井區南寮里
主辦單位︰勞作教育處、通識教育中心
課程時間表:
7月18日(三) |
|||
時間 |
課程內容 |
主講人 |
備註 |
8:00 ~8:40 |
大肚山計劃匯談 |
黃偉琦 組長 |
|
8:40 ~8:50 |
勞教長勉勵 |
林惠真 勞教長 |
|
8:50 ~9:00 |
通識中心主任勉勵 |
王崇名 主任 |
|
9:00 ~11:00 |
大肚山田野調查 |
林亮如 老師 |
|
11:00 ~11:20 |
大團拍 |
|
等待與邀請 王明輝副校長拍照 |
11:10 ~13:00 |
綜合討論 |
|
用餐 |
13:00 ~16:00 |
深度訪談技巧 |
王明輝 老師 |
|
7月19日(四) |
|||
14:30 ~16:00 |
南寮文史導覽 |
陳鯤生 老師 |
走訪林義守老家 |
16:30 ~18:30 |
野百合生態解說 |
蔡智豪 老師 |
走訪南寮竹坑步道及水源區 |
活動紀錄:
勞作教育處與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於101年7月18至19日舉辦為期兩日的「亨德精神再現」服務學習幹部研習會,期透過本次的活動培養對社區文史、環境有興趣之東海學生幹部,投入與執行本校公民陶塑計畫之「亨德精神再現」服務學習計畫。
第一天活動以兩場研習講座為主。
第一場研習講座,主講人為林亮如副教授,其以過去在大肚山進行田野調查之經驗與服務學習團隊作分享,首先讓我們了解如何進入社區,例:透過社區發展協會、村里長,進而引薦當地耆老;同時為了研究的客觀性,必須實際進入社區參與其和研究相關(例:課程)與非相關的活動(假日登山等);並提醒學生,進入社區時,應有的態度,以建立起和當地人的信任關係,例:保有好奇心、以自然而不醒目的方式觀察、要誠懇中立、適時給予他們協助,也記得要說清楚研究目的,並將訪談所得之資料保密等等,最後亦分享了如何訪談當地某位模範父親,並將為他編寫自傳。過程中,學生熱絡的發問,包括希望老師分享,如何處理訪談被拒絕的情境等等,讓整個研習會非常豐富。
第二場研習講座,主講人為王明輝教授,王教授亦為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畢業之校友,其主講內容以「深度訪談」為主軸,以讓學生了解「深度訪談」之原意、內涵和介紹深度訪談之技巧。3個小時的研習內容,著重於建立每個人生活世界不同之觀念,期許我們在進行田野調查或社會服務的同時,應以客觀的心態去面對,必須了解服務對象或研究對象和我們會有彼此相同之處,但彼此亦是獨特的;同時也強調了「深描詮釋」、「默會知識」的意義。另外,也建構學生們「研究倫理」之概念,過程中,學生發問不斷,和王教授探討「價值衝突」之處理:當我們在建構受訪者資料的過程中,若訪談者本身之認知,與周遭其他人對其認知不逕相同,或帶有其他批判性的同時,我們應如何應對、撰寫整理、或處理等等問題。
研習會第二天則實際走訪南寮社區,並邀請文史工作者陳鯤生老師及台灣生態學會蔡智豪秘書長協同解說瞭解南寮文史及生態,並配合實際的路線規劃,全盤了解大肚山自日治時期至今的歷史;此外,也帶領學員一同瞭解南寮原生的植物生態,讓我們更貼近自己生活的土地,未來也將會以此內容為基礎,發展小小解說員或大肚山上各國中小鄉土教材、甚至是東海大學本身公民文化抑或是通識課程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