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 通識核心課程 於 2012-04-26 發表

通識課程學術講座:媒體識讀—公民的防身術

活動報導

◎講者:世新大學廣電系黃聿清兼任助理教授、媒體識讀研究中心研究員

◎演講內容概述:

  東海大學公民素養陶塑計畫於101年4月11日舉辦「通識課程學術講座:媒體素養與公民意識」專題演講,邀請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助理教授、媒體識讀研究中心研究員黃聿清講授「媒體識讀-公民的防身術」。

  媒體識讀的意思是媒體素養,是觀眾培養判斷媒體訊息的能力,為什麼媒體識讀如此重要?現代社會裡的媒體蓬勃發達,生活中充斥著大量訊息,甚至不閱讀報章雜誌、觀看電視新聞,媒體也可能影響到我們。傳統五大傳媒分別為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網路,不僅如此,廣告、招牌可視為戶外招牌--OOH(Outside of Home),一種新興媒體、戶外媒體。我們幾乎被包圍在五光十色、難以區辨的訊息內,是故,成為健康的閱聽人,學習正確解讀訊息,是為社會教育的重要任務,更必須成為全民運動。

  為求明辨訊息隱藏的是是非非,講者黃聿清老師提供媒體識讀八字真言:分辨、選擇、評估、近用。我國媒體識讀能力普遍不足,甚至晚近幾年才在中小學提倡媒體識讀運動。事實上,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教組織早已提出,應將提升學生解讀媒體的能力視為全民教育目標,台灣則在2002年公布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然而低齡學童曝露在充滿暗示、危險的資訊環境,家長又該如何應對?首先,必須教導他們分辨媒體和真實之間的差距,再了解媒體背後的權力、商業和價值介入,以及不同媒介之間的不同特性和運作常規。現實中幾乎沒有任何人以為媒體上的訊息與真實認知是完全一樣的,但這點卻鮮少有人質疑。

  閱聽人又該怎麼看待媒體?部分媒體喜歡播放娛樂性質高的節目,那麼我們就不應將娛樂當真,思考這也許只屬於知識經濟的一環,是能夠帶領我們認知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非全部。另外,適切地當個懷疑論者和理想主義者,以追求更好的媒體和媒體環境。即使許多節目按照商業邏輯運作,十分討人喜歡,令人欲罷不能,但在這表面現象底下,訊息成為了一種服務閱聽大眾的馬殺雞文化(Massage is Massage),觀眾對此該有所警惕,更不能讓假的變成真的,追求不存在的幻像,分不清虛幻和現實的差別。

  如果想要進一步批評、反思台灣新聞與節目製作的問題,得經過再透視的檢閱。電視台要求新聞和節目必須要產生內容,因此現金媒體發生質變,是電視台為了營利而追求話題性的後果。新聞報導方式發展出現場連線,事件還未有進展,便提供猜想,預先設定劇情發展。內容求快,理所當然地缺乏查證、昧於事實,大麥克新聞、速食新聞(McNews)便因是而來,指的是新聞報導夾敘夾議,又偏愛空談的現象。那麼,平面媒體,例如電子報,會比較有品質嗎?非也。由於現今科技進步、競爭激烈,許多平面媒體處在惡性競爭之下,也已難以確保內容品質。

  台灣之所以非常缺乏媒體素養的訓練,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傳統教育的脈絡下,與媒體素養相關的科目是以前所沒有的,老師也缺乏相關智識,遇上這項課程,還採用傳統的舊方法教授學問,無法配合新興的趨勢,造成了老師、長輩幾乎無法和學生們正確互動的狀況。該怎麼解決這道困境?民眾應共同關心媒體問題,發揮監督、檢舉、抵制的實際作為,主動蒐集各方面的訊息,建立自己理解事實的方法,成為主動的閱聽人。

  耳聰目明,是培養解讀媒體能力的重要步驟,主講人黃聿清老師希望能推廣老師、家長、學童來響應這樣的運動,令媒體識讀成為公民教育的一環,成功發動媒體改革。媒體雖滿載負面性質,孩子會模仿媒體出現過的用詞、胡亂使用科技產品,或者電視報紙內容腥羶色的爭議問題,但媒體層面很多,媒體不僅應善用媒體影響力的能量,大眾更該學著正確使用媒體,而不是被動地讓媒體給操作。

演講後問答:

Q1:請問「近用」是什麼意思?以及,「近用」該怎麼運用在實踐層面上頭?

講者答覆:的確,這是最難操作的概念,大家能理解為「接近使用」之意。在此我想推薦一個新聞平台,公視的公民新聞台,這個新聞台鼓勵全民成為公民記者,我也鼓勵各位去申請Peopo的帳號。我們從訊息認知到的不見得是真實的。像原住民,這些族群通常沒有發聲的機會,所以他們自己篩選、自己發表、自己做新聞,而且自己發新聞是個很好的培養媒體素質的機會,因為自己有了實際接近媒體使用的權利,以及媒體投書之演練。我個人則覺得可以在臉書或無名部落格學著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參加連屬,一支筆一張紙就是媒體記者的出發點。

Q2:大陸的偶像劇也會刪節過後才播出,那負面訊息蓋掉有沒有必要呢?想聽聽老師的意見。 

講者答覆:台灣也有新聞局審核,以及媒體自律,也就是媒體必須做到自我解讀的工作。比如剛剛提的部份令人擔心的電影片段,問題就在於影片在主角做出不恰當行為時是沒有做任何註記的,我個人認同應該要去做註記。可是電影是藝術,需不需要去考慮藝術?但既然電影是在電視上播放、是公開的,就必須去在意這個隱藏性風險的內容。我們最近也想將相關的計畫推廣到社區內,因為很多家長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做這些事。

Q3:如果輕鬆看電視可以忽略這些問題嗎?另外,怎麼培養當下做出反應的能力,還是說其實也可以很輕鬆的看這些節目?

講者答覆:如果看電視不是一種享受,就只是娛樂;但通常上完課或演講完很多人開始覺得電視很可怕,好像四周都有很多奇怪的訊息,然而這種認知的斷層是一個階段。媒體本身沒錯,是訊息內容的問題,裡面有許多價值判斷的疑問,培養媒體識讀能力便是提供一道解決的方向。

Q4:「懷疑主義者」這個名詞可理解,但「理想主義者」該怎麼去理解?

講者答覆:懷疑主義就是抱持批判的觀點,理想主義就是嘗試著去改變台灣媒體,思考該怎麼作才能讓台灣媒體變得更好。我認為台灣媒體亂象實在太糟糕了,像是國恥。


◎ 活動照片:

黃聿清老師講座實況 新聞營養成份分析
黃聿清老師與學生互動 學生認真聽講
學生發表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