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 通識核心課程 於 2012-03-01 發表

通識課程學術講座:台灣不缺國民缺公民

活動報導

◎講者: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王俊秀教授

◎演講內容概述:

  東海大學公民陶塑計畫於101年3月14日舉辦通識課程學術講座演講,邀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王俊秀教授講授「台灣不缺國民台灣不缺國民,缺公民-公民記者報你知」。

  到底是成為一個「人」重要,還是成為「專家」比較重要?王俊秀教授開宗明義表示,台灣大學目前出現的問題普遍不是由於教育程度低落,而是教育失去主體性,配合國家政策和發展,造成教養不足的結果。一個大學必須找出教學重點,作為一所大學的「稀有元素」。所謂的稀有元素意思為:一套供應量最少卻能以最高效益促進系統成長的元素。在此,關於教養、人品和反思能力的教學,正是許多大學欠缺的要素。

  大學也必須教導學生培養共學的習慣,現今的每個學系幾乎都套牢在各自的專業體系之內,著重培養專業人才,喪失自省和判斷的能力,以至於任何發生於生活周遭的問題,都用對與錯的二元對立價值來決定,簡化了議題的複雜性。欠缺深入思考、妄加判斷,與一般人不願主動去觀察社會,習慣以媒體當作我們認識世界的窗戶有關。針對這樣的問題,王俊秀教授便分享了自己作為公民記者的豐富經驗,提供反省媒體亂象的方法。

  首先,教授以數年前發生的八八水災為例,提出當時為何沒有記者能立即提供資訊?這個問題其實關乎了報社媒體的內部運作,地方特派記者從以前便開始於各地消失,地方新聞只能從當地線民手中取得,甚至於,在一般時候連地方新聞都從電視上消失,而拿台北市發生的政治新聞和民生新聞作為報導焦點,發生「從台北看天下」的奇怪現象。由八八水災和媒體選擇性縮限視野的現象能讓我們得到幾個啟示,災害時能夠掌握第一手且脈絡豐富資料的,已轉嫁到地方人民身上,而不是媒體記者。如果媒體的問題無法透過他們自己的能力來解決,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為公民記者,分享媒體不願報導的重要消息,導正報社因意識形態而使報導產生偏頗的弊端。

  再者,該如何培養觀察的方法?公民記者不能像速食新聞一般走馬看花、懷有過客心態,必須深入當地,寫出小地方的生命故事。王教授舉出繪畫地圖、記錄簽證、辦理護照、以步行代替交通工具來展開守望行動,防止報導的解析度太低、採取已知之事的觀點造成呈現事實的選擇性扭曲,避免將知道的無限放大、而不知道的拋諸腦後之缺憾。

  那麼,相關的論述該如何開展呢?公民記者即使沒有官方身分,也得擁有一個明確的作戰對象,知道為何而戰、為何而作,公民記者藉由喚醒群人的心靈,完成群人的夢想,讓群人達到幸福為目標。王教授分享了以往作為公民記者時搶救白海豚、黑雨傘運動、福島事件、高鐵、竹掃把運動等等的報導,說明從發起行動、完成任務、書寫反思、一直到最後將一切過程收納為回憶,回顧整套程序,將會發現這是一個為社會建立幸福場域的過程。

  因此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關於成為公民記者的主要論術有以下幾點:(一)抓地力,這是指連結地方,相互守望的能力;(二)突圍力,知的權力,超越媒體和教育帶給我們錯誤常識,自我求知的能力;(三)守望力,監督、聯合和互助的能力;(四)快樂力(GNH),國民生產毛額不等於國民幸福,幸福要經由作夢,再去實踐來達成;(五)故事力,關心社會、賦予意義的能力;(六)感動力,號召群民去完成自己夢想的能力。

  總體來說,以上都是提供一個策略,讓群眾能夠認識到公民的力量並不小。人民才是最大的社團,也是最大的財團,起而行、書寫新故鄉的生命故事、建立公共守望財,是為善盡公民責任的方法,教育該講究學習的過程,不單單是結果,而靠公民記者這個身分了解社會,也同樣能夠成就!

 

演講後問答:

Q1:人人雖皆可為公民記者,但公民記者的數量一多,報導的品質該如何把關呢?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不會影響事實陳述的偏頗?

講者答覆:沒關係,勇敢去做,大可不必擔心!在學習的過程一定會認識到該怎麼為自己寫的東西負責,例如準確地資料蒐集。公民記者的好處就是能在對與不對的兩端之間的游移,做最大的書寫效益,透過網路資訊互相學習,愈來愈會言之有理的批判,另外盡量表現自己的善意也相當重要。 

Q2:反思自己、夢想活動,這些都與社會主流的考試主義相衝突,專業和未來夢想畢竟有所偏差,另外書寫這件事也是讓一個經驗不是過了就過了,這是我聽了您的演講所有的一些想法。如果成為公民記者,在報導社會現象時,因思考、立場不同等等的主觀因素,以及輿論的影響,社會又往往選擇其中一個既定的角度來解讀一則新聞訊息,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講者答覆:報導時總要有個重要議題,才會去報導,這樣才能和社會上的聲音作呼應,報導並不是要成立自己的一言堂,而是要懂得跟別的聲音對話,因此這並非抱著單純寫日記、抒發感想的心態在做。追逐夢想可以變成一個習慣,享受一步一步往前的過程,甚至把做夢變成一種能力……去圓別人的夢還可累積自己的實力,例如我看過別人想變成作家或麵包師傅,他們在成為一個作家或麵包師傅的過程,也很快樂啊!


◎相關參考資料:http://citizen.thu.edu.tw/down/news/20120314.html

◎教材:   演講簡報


 ◎活動照片:

王教授講述公民記者的影響力 潘兆民老師與王俊秀教授合影 
Q&A時間學生提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