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 核心素養融入專業課程 於 2015-01-07 發表

- 時間:103年11月14日(五)下午2點至 下午5 點
- 地點:東海大學
- 類別: 核心素養融入專業課程
- 主辦者:公民素養陶塑計畫
談到「田野筆記」,一般人很容易直接聯想到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學術筆記或工作日誌。然而,田野筆記並非社會科學研究者獨有的特技或專利,而是一種相當實用的工具。凡是在這個社會生活的任何人,都有從事社會調查的需求與潛力;而有志於投入社會調查者,在調查與訪談的過程中,常會接觸到大量的資訊,此時若能善用田野筆記加以紀錄,對於社會調查的累積與進展將有莫大的幫助。
從「我們為什麼需要田野筆記」出發,講者分別從調查者、受訪者以及調查成果閱聽者等不同角度分析了田野筆記的功能,並由此引導參與者直接討論出一般田野筆記的「通用架構」——包含進行觀察或訪談的時間地點、依據調查目標摘記受訪者或觀察目標的基本資訊、以及田野觀察與訪談後的感受、分析、判斷與值得追蹤的問題現象等。
同時,講者更進一步指出:凡是田野觀察或田野訪談,都有相當大的機會接觸到不屬於原初訪談大綱內容、卻仍可能具有價值的「意外發現」。因此,講者特別建議參與者盡量自行設計屬於自己的田野筆記格式,避免直接套用他人設計的格式,並為這些意外發現保留一個空間進行相對隨性的紀錄,以免這些出乎意料的見聞隨時間與記憶流逝。
此外,講者在講座最後,也舉出許多獨立媒體平台為例,鼓勵參與者善用既有的公共資訊管道,將自己的田野筆記彙整成階段性的調查報告進行發表,擴散社會調查帶來的正面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