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 核心素養融入專業課程 於 2015-01-07 發表

社會調查、同理心與公民素養

活動報導

活動宗旨

  1. 透過演講內容,使參與者認識公民素養與同理心必然聯繫之關係。
  2. 引導參與者回顧檢視過往見聞之公民實踐經驗是否流於主觀與自我中心。
  3. 闡明同理心的養成必須倚賴廣泛之社會調查,藉此鼓勵參與者展開調查。

------

長期以來,「公民素養」被許多人解讀為「個人的德行修養」的情況並不罕見,然而在10月3日下午的《社會調查、同理心與公民素養》演講活動中,講者王俊凱則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講者以幾種常見的生活情境作為開場白,讓參與者先建立「公民素養必須透過實踐方能展現效力」的概念,隨後藉由邀請現場同學上台分享自身經驗與相關見聞,引導參與者反思:如果公民的實踐與同理心脫鉤,將會造成更大的對立衝突或創傷。

 

至於如何培養同理心?講者主張應該在透過實踐展現公民素養之前,先針對實踐之目標進行追根溯源的社會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將會接觸到各種有別於自身經驗見聞的生命狀態與價值觀,而這些接觸與觀察,就是培養同理心的必要基礎。否則,若無觀察與調查,同理心也可能淪為片面主觀的臆測而使實踐行動難以被認同接受。

 

演講結束前,現場參與者也提出「大學生應從何開始進行社會調查」等實踐上的問題。經講者回應分享自身經驗後,許多同學都認同:日常生活食衣住行中的各種細節與現象、各種不滿情緒,或者新聞時事的內容,例如餐飲食材的來源履歷等,皆是一般大學生都有能力調查、也值得調查的題材。講者也特別補充,透過調查瞭解社會現象的組成原因,除了免於淪為主觀與自我中心,也有助於找出有效的解決之道、讓公民的實踐行動發揮更大效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