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寫作議題,不同形式的書寫呈現,對於創作本身會產生何種影響?以「前網路時代」和「後網路時代」為例,本次人文三缺一活動,邀請聯合副刊主編宇文正老師以及聯合文學總編王聰威老師,一同帶領參與者探討「網際網路」與「寫作」之間的影響關係。
網路空間的出現,一改以往賴以傳統出版系統的刊登模式,使得公開發表,成為一件觸手可及的事情。從往前的BBS論壇、網誌、部落格到現今的臉書文化,顯示自由創作和交流互動的平台,更增添彈性。不過,這種現象對於作家本身,會帶來何種影響?並而,使用不同工具又有無影響創作過程呢?
對於宇文正和王聰威老師來說,由於生長年代技術條件上的限制,因此在投入創作生涯中,電腦寫作的層份含量不高。而後來網誌、部落格的出現,更多面向上,多是作家為了吸引更多讀者閱讀所經營,且多為張貼已出版的文章;對於創作內容無太大影響。但臉書的出現,於創作風格上,則或顯或隱地開始轉變自己寫作的感覺。不過,不同的文學體材,如小說、散文和詩的體制差異,基於本身不同的寫作形式和創作特性──譬如詩人多為群聚動物,是以有多數詩社、詩派的成立;而小說家則為獨行俠,傾向獨立創作──等因素,因此在網際網路社會出現下,也會有不同層度的影響,各不盡相同。不過,創作發表在現今網路社會中,出現一特色文化,也就是「臉書行銷」的出現。
臉書開啟了另一種行銷空間的可能,在現今社會中甚至成為相當有實質效力的傳播媒介。個人因臉書的出現而得以掌握傳播作用力,是以取代出版社的行銷能力而成為自主的行銷者和傳播泉源。而這種方式,帶來了創新、革變與諸多突破。
前網路時代和後網路時代間的轉向,文學的諸多傳播形式以及更多接收空間的可能,在在顯示出文明的豐富性與開放性。於不同的時代,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不變的,仍是關乎於人性生活的各種精神渴求。本次的三缺一座談,是世代交替,是世代交流,更是世代之間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