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三缺一」係一知識社群,其目的在於促進師生之間談話與交流。我們認為,讀書、思考、寫作與對話,缺一不可。對話不是亂聊,交流亦非聯誼;有系統地建立在閱讀與跨界之上,把書籍、知性和生活緊密結合,則是我們對於人文生活的想像。一來可讓知識融入生活之中,二來可讓生活增添知性。透過此計畫,希冀師生們在互動過程中,共同活出人文的溫度。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這十六字箴言,乃沈從文先生墓碑上的刻文;看似大氣,著實細膩而誠實,亦寫盡他平淡卻餘韻的一生。
一般對於從文先生的印象,大抵不啻於家戶喻曉的文學瑰作──《邊城》。書裡的場景,取材於沈從文的故鄉:湘西鳳凰城;湘西的美、湖光水色的純淨、人與人之間的樸真,映照於字裡行間,如人間仙境般浮現於人們眼眶、腦海。可誰又能想像,這樣一個雅淡文本,竟是完成在動盪不安、烽火連天的一九三○年代。繼而,延續著這個時代脈絡,本週人文三缺一活動,則係閱讀沈從文於一九四六年寫成的半自傳短文──〈從現實學習〉。此閱讀首場由通識中心陳以愛老師與社會系陳續升同學共同主持。一九四九年,正值抗戰結束,國共氛圍益發緊張之際;〈從現實學習〉乃沈從文為了回應當時旁人抨擊他不處於現實的評論而作。並且,此文同時也是從文先生多年來的心路歷程,細膩反映當時社會環境與個人之間的關係。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帶?〈從現實學習〉一文,書寫出在文學和政治之間、理念與現實之間,甚至是觀念和行動之間,沈從文一路走過來的半百人生;無論歷經戰火磨虐、朝不保夕的歷史變革,仍然不削減他內心乾淨的樸實性靈。尤其,關乎理念與現實的看法;沈先生從來不用「找回」(理想/現實)這個字眼;而是在現實之中創造現實,沉穩地、默默地向前。並非否定現實,從而抵抗現實──儘管他當時所面對的,是多麼醜惡的社會環境。
這樣的沈從文,餘生沒有驚天地泣鬼神之作,無寒蟬淒切、輝煌奪目之文;但卻千錘百鍊、誠實而精粹。而其文所蘊含的精神與價值,特別在生活安康但卻充斥焦慮的現今社會裡,發人深省、提攜後進。
這是一個樸實的鄉下人,以他的精神,帶著不可二分的理想和行動價值,緩慢的、沉穩的,持續向前。咚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