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 生活學習圈 於 2014-03-20 發表

人文三缺一:論友情

活動報導

主持人:姜文斌老師、陳以愛老師、張一中老師

主 題:論友情

時 間:2014.3.20 (四)18:30~21:00

地 點:角落習齋

...................................................................................................................................................................................

【活動摘要】

在這學期的春季場「人文三缺一」,與秋季場最大不同為,有三回特別場次─以一個題目作為當晚的對話主軸,開放現場參與者決定談話的內容。這次,邀請了通識教育中心陳以愛主任、哲學系姜文斌老師和張一中老師,跟大家一起聊聊「友情」這件事。

進行方式為:在角落習齋擺放一個抽籤箱,備有空白紙張;參與者可自由填寫和「友情」相關的小題目後投入箱內。正式開始時,隨機抽出紙籤,作為現場即興對話的依據。

在這一次的對話中,同學們多以自身經驗與生活上發生的事情提出來討論,主要以幾個方面進行,如有以「如何與人建立朋友關係」為範疇討論,包含有:「要怎樣才能跟人交朋友?朋友是雙向關係嗎?如何得知對方是否也把自己當成朋友,或同等份量的重視的朋友?友誼可以被計量嗎?」有趣的是,老師們多以自身的經驗與同學們分享,張一中老師提出美國影集《豪斯醫生》中,醫生豪斯以「向朋友借貸金錢」做為友情衡量的方式之一,現場的同學有人哄堂大笑,也有同學立即提出自己相左的想法,以「以金錢做為衡量方式是不恰當的」或「朋友本身不應該存有『衡量』的,那是一種不信任關係」,也引起整個現場同學思考朋友間真有衡量工具?若可衡量可以用什麼來衡量?

另外,也有同學以友情為出發點,討論愛情與友情間的差別:「男女生相處時,如何界定友情與愛情?和異性相處上,行為舉止要如何拿捏才恰當?」或是「男女生之間的友誼該怎樣一直維持在『友誼』的部分而不越線?」,更加引起現場同學熱烈討論,姜文斌老師更以自身在留學在外的經驗,討論男女兩方在分手前後的行為舉止、男女兩方心中各認為適當的行為舉止都會不同外,也要深入發掘自己在這段感情中的當時、之前和之後心情與情緒的轉變;而張一中老師更以同學的發言,發展出友情「界線」的討論,陳述每個人都會替自己與他人設下界線,若雙方有界線共識,則友情維持是有可能的,但若有人「越線」,關係昇華、斷裂或變質都有可能發生。

同時,也有人將友情連結到書本上的閱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其中的『淡』如何理解」;也有同學與老師討論「思想的敵人如何成為朋友?」在這裡陳以愛老師提出在思想上的差異是「不可能」成為朋友的,但是可以有另外的討論,是兩者敬佩對方在自身思想領域中的研讀和發展,雖在思想上是相衝突,但可成為互相砥礪的朋友。

從友情的討論、到愛情、與古人古書、和非生物體(如娃娃)及上帝,在場同學與老師的〈論友情〉討論,已經不僅僅侷限在人與人,而是更加擴寬、加深的討論,雖然當晚參與學生眾多,無法讓每個人能盡情發言,但每一位同學和老師的提問、發言與討論都觸發著每個人去思考:「何謂你的『友誼』?」

................................................................................................................................................................................

【活動剪影】

姜文斌老師、陳以愛老師、張一中老師引言 張一中老師分享
當日活動盛況
學生提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