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3.4.23
- 地點:SS102
- 類別: 通識核心課程
- 主辦者:公民素養陶塑計畫
- 影音資料:給台灣2030年備忘錄
◎講者:李鴻源(內政部長)
◎演講概述:
東海大學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於102年4月23日舉辦「自然素養與永續思維」課程演講,邀請內政部長李鴻源講授「給台灣2030年的備忘錄」。全球化和全球暖化是環繞著世界各國的重要議題,國際氣候交互影響,容不得任何一個國家運用政治力量任意妄為,為的只是希望能夠維持環境資本,藉以延續集體生命,這份努力必須由全世界共同合作來達成。而對於深陷於世界、亞洲與兩岸情勢當中的台灣而言,李部長認為我們更應該找出屬於自己的角色,不可離解於當今時勢而置之度外。
台灣不能置之度外的原因非常多樣,糧食自給率過低,仰賴大國進口已為明顯事實,除此之外,水與石油等自然資源貧乏,加上地球能源危機等國際課題,台灣在資源自足上更難求自保,如何儲備台灣現有的資源,妥善規劃環境,乃為重要的政治及民生問題。台灣能源缺乏,地層更是騷動不穩,處於頻繁震帶上的地理位置,凸顯了老舊建築適應環境的問題,更顯示了都更計畫的急迫性。同時由於,極端氣候的肆虐,以及台灣的開墾濫伐,改變了北中南三區的微氣候,導致了近年來嚴重的週期性水旱災,全體人民無法長期負荷沉重的人事成本、金錢成本、社會成本,因此需要一套有系統的規劃來節約能源、解決根本問題和徹底實踐,而這些具體規劃也與台灣特殊的地理環境相關,因此國土規劃與環境其實是互相反饋。
相較於水資源再利用規劃完善的以色列等國家,台灣的水資源一直處於嚴重缺乏的窘狀,水庫與水利工程引起的諸多問題,就算是西方列強也無能輕易解決。因為一座水庫干涉的無數的人事變動,從人口政策到土地規劃,最後提升到國家層級的國土計畫,如果嚴重災難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台北市區,又會造成多少的生靈塗炭?為了有效使用各項成本,政府組織必須多加再造改良,才有能力處理危機,並且要拓廣專業領域的深度、擴張溝通領域的廣度,因為現今的問題不再是單一專業便可解決,政府需要學著走出辦公室,與民眾合作協商。
部長表示治水的根本辦法,不在技術力,而是在政策。一塊土地的生命力靠著深慮遠見的政策,推動優良的價值觀,才能讓土地得以存續。台灣的角色應該放眼到上海、香港或首爾的位置,在一個國際性的、超乎在地的眼界裡,可令我們更加了解兩岸關係、東亞世界的關係與國際情勢,而生存之道就落在這些模糊空間內。問題是問題,但同時也是危機或轉機,土地重整的建設任務艱鉅,解決之道在於由上而下,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增強地方政府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一個永久智庫,讓未來三十年、五十年後的台灣能夠運用這份智庫,解決發生在三十年、五十年未來的問題。
近期台灣各縣市推行都市計畫,基隆、台中皆出現斬新的都市設計工程,利用這些都市設計來為環境問題解圍,引導出低衝擊的環境開發策略,是當前政府正在進行的努力,目的是讓政治發展、土地政策與開發商機之間的並行不悖。然而站在十字路口的台灣是否準備好面臨更嚴苛的困難呢?或許力有未逮,但明確的政策有助於解決雜亂無章的現狀,因此讓我們亦起努力,讓台灣成為努利用功的學生,抱持積極、正向的思考,跳脫思維框架,勤於與民間協商對話。現今已沒有一件事是專業可以獨自處理的,期待台灣能夠更加協同,往一致的目標邁進,整合以及完成更優質的生活品質。
◎ 活動照片:
李鴻源部長演講 | |
李部長解說全球環境的變遷情況及可能的因應方法 | |
現場提問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