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 通識核心課程 於 2013-04-10 發表

「科學素養與永續思維」:科技生活的饗宴

活動報導

◎講者:吳大剛(友達光電副總經理)

◎演講概述: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102年4月11日舉辦「科學素養與永續思維」專題演講,邀請友達光電副總經理吳大剛講授「科技生活的饗宴」。

  縱覽人類文明史的古今往來,我們其實可以發現,無論是科技革命以前的世代抑或是現今的數位科技產業,科技往往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是一句令人相當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在在說明了人的需求,人的創造力,還有人的意願,成為科技的動力,帶領了科技的成長。然而科技又如何貼緊時代的動脈,不斷的成長與演進的呢?以此為題,吳副總經裡佐以相機的演變史當成實例,從化學底片、傻瓜相機到數位相機,照片影像作為一種資料採集和記憶工具,科技施予了人類智慧快捷收取資訊的恩惠,豐富創作社會生命的價值,更有效率地創造意義。

  離開相機的發展史,還有另一項對當今社會更具根本性的變革:手機的發明。電話的概念本僅具單純的通訊功能,往後持續演進,自零一年開始與相機的功能結合,零七年出現的智慧型手機,其歷史意義代表了手機不再僅是手機本身,手機正式升級為電腦,可自由移出或植入程式。這些變革完全是五十年前完全無法想像的事,但夢想成為真實,只因為人類擁有落實夢想的能力,讓每一道想法、每一個需求,一件件落實。從最新近的手機發展,我們可以發現人的體驗與感知已經受到科技的關注-觸碰式螢幕登世亮相。

  科技深度和人的體驗價值應是同等重要的,好的產品和一般性產品的區別在於:好的產品能幫助人們處遇各個社會團體的相同期許,它的存在不僅不需要去懷疑,或者能突破物理限制,達到挑戰不可能的可能,淋漓盡致地發現一件創作物的未來,重新劃界物理的極限疆域。突破和變動是世界的趨勢,也是亙古的真理,中國古代的門戶閉關國策無疑是劃地自限,當西方世界進入工業革命的同時,中國錯失良機,放棄了一同進步的機會,過往科技的結晶遭到棄置,化為腐朽,代價也相當沉重,值得現代人共同省思。

  產品需要人的發想,才能設計,再具體出生,而人組成團隊,更需要公司設置良好的作業環境和開發理念帶頭引領,才有條件發揮無限的創意。傑出公司的特徵不脫八大項提要,例如鼓勵行動,接近客戶,員工自主性,決定價值體系,做專業內行的事,組織單純少幕僚,互信互賴,以及公私分明、寬嚴並濟等等,領導者必須確立方向、聚合群眾,個人的特質則崇尚發揮長處、才智、愛與氣概。多重職業角色的配置更是令產品多元豐富的要素,無論是科學家、實務家或建築師、舞台設計師皆可一展所長,記住:科技創造放遠一切,切誤自我設限。

  一九二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Anatole France曾說:「要完成一件偉大的事,不能僅是行動,也必須做夢;不能僅於計畫,還必須擁有信念。」吳副經理引用該句,期勉科技一個樂觀正向的將來,科技並非是在冰冷的規則之下複製出來的產物,科技產品也可以是一件溫暖的藝術創作,需要無盡的關愛和投注,才會窩心,才能符合一般大眾的生活心理需求,他深切冀望未來想從事科技業或遇到科技問題的在場同學,也能抱持著這樣的態度,面對活潑好動、日新月異、分享宛如饗宴的科技生活。

 


◎ 活動照片:

吳大剛副總經理主講:科技生活的饗宴
吳副總經理解說科技的發展 吳副總經理闡述未來科技的發展
學生提問

 

TOP